目前分類:造血幹細胞移植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骨髓移植方式有幾種?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整理 | 2005 十月 28

 

答:骨髓移植分為「自體移植」、「異體移植」及「同基因移植」。要選擇以何種移植方式來治療病人時要考量許多因素,包括病人的疾病及病況,而且在某一些病人還要考慮是否有合適的捐贈者。自體移植是使用病人自己本身健康的幹細胞;異體移植是使用他人的細胞;同基因移植是使用病人的同卵孿生手足的幹細胞,所以較不常施行此移植方式,但是當採用同卵孿生手足的同基因幹細胞移植時,移植後之療效是比非血親關係捐贈者的幹細胞移植之療效要更好。如果病人像大多數的人一樣並沒有同卵孿生手足時,則只要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是最佳選擇。人類白血球抗原配對成功的手足幹細胞移植比起非血親關係捐贈者的幹細胞移植,是較少發生合併症及副作用的。但是有一種情形例外,就是以臍帶血移植治療兒童患者,即使所使用的臍帶血來自非血親關係的捐贈者,移植後發生之副作用仍然較少。

 

自體幹細胞移植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實體瘤及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Crohn氏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異體及非血親關係之幹細胞移植用於治療罹患高危險性白血病及淋巴瘤之較年輕的病人。因此,異體及非血親關係之幹細胞移植僅局限於較年輕的高危險性疾病的病人,因為此類移植是非常具有危險性的。病人需要高劑量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來抑制其免疫系統,因而使病人瀕臨於嚴重的、甚至於致命的感染危險中。因為將他人的細胞移植至病人的體內,所以會有新來的細胞攻擊病人本身的細胞之危險,此種情形稱之為移植體對抗宿主疾病。因此,異體移植只用於有絕對需要的病人,若移植成功可延長病人的壽命。

髓緣之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異體骨髓移植?

台北榮總 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 2005 七月 15

 

問:我朋友先前身體檢查的時候驗出白血球高達六萬,且脾臟腫大等症狀但沒有牙齦出血的情況,不知這樣是否會為慢性白血症的狀況,另慢性白血症唯一可以根治的方式是異體骨髓移植,但何謂異體骨髓移植呢?

 

答:血液白血球數值增高及脾臟腫大等的表現確實是白血病的症狀,但是白血病可粗分為急性與慢性白血病二類,急、慢性白血病又可再進一步區分為淋巴球性及骨髓球性二類,上述這些類別的白血病均可造成白血球數值增高、脾臟腫大的症狀。而且,各種白血病的治療方式依疾病不同、病患年齡、染色體是否改變而有各種不同的治療方式,這些方式包括靜脈注射化學治療、口服藥物(如慢性骨髓球性白血病的病患可口服Glivec),及血液幹細胞移植(即您所謂的骨髓移植),差異極大。我們舉慢性骨髓球性白血病為例,血液幹細胞移植確實是治癒的方式之一(目前也還被認為是唯一的治癒方式)。

 

血液幹細胞移植可分為自體移植與異體移植,所謂的自體移植是在病患的疾病(如白血病)完全緩解時,收集病患自己的血液幹細胞,在適當的時機,病患再接受一次高劑量化學治療後,將自身的血液幹細胞輸注回去,此謂之自體血液幹細胞移植。這種治療方式在慢性骨髓球性白血病比較少用。另一種移植稱之異體移植,所謂異體移植是使用與病患人類白血球抗原相符的捐髓者血液幹細胞作移植。這種「異體血液幹細胞」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親屬(主要是兄弟姊妹)、另一種則是非親屬捐贈者(來自大型骨髓資料庫,如台灣的慈濟骨髓中心);病患同樣必須先接受高劑量化學治療,再接受此「異體來源」的血液幹細胞輸注。異體移植與自體移植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在於:異體移植後病患所得的血液細胞尚有免疫力的功能,可能可消滅殘存的惡性細胞,但因此則也有排斥的問題,如所謂的「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

髓緣之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何謂臍帶血幹細胞

由於骨髓及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對組織抗原配對的要求極嚴格,使得部份的病人因為無法尋找到合適的捐贈者,而錯失治療的機會。
   
國內外專家學者經研究後發現,嬰兒在出生時與母親胎盤相連之臍帶,其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此細胞是免疫系統最原始的細胞,排斥性較低,可在組織抗原不完全配對的情況下進行移植,大大提昇組織抗原配對成功的機率,增加可進行移植治療的機會,同時收集過程因使用將要丟棄的臍帶,對母親及胎兒完全有風險 。

 
二、臍帶血幹細胞植的優缺點

優點:
1.來源容易
2.再生力強
3.經配對後可立即解凍使用,節省了捐贈的時間,且不需擔心捐贈者捐不捐的問題
4.純靜,帶有病原的機會低
5.排斥性低、組織相容產大

缺點:
1.通常每一個新生兒能採取的臍帶血約60~120西西,一個單位所含的幹細胞數目不足;只 能用於40公斤以下的兒童所需,對一位成人體重而言是不夠的
2.植入後恢愎時間長,住院隔離期間長,相對的感染風險增高
3.配對時組織相容性高、移後排斥性低;不排除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發生及疾病復
發之慮

 
三、臍帶血幹細胞移植目前適用的疾療範圍

血液惡性疾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 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生成不良症候群、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等

血液非惡性疾病:再生不良性貧血、重度海洋性貧血、先天性免疫機能不全、遺傳代謝不全
等疾病

 

更詳盡的資料歡迎您來信或來電至協會索取

髓緣之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骨髓移植-周邊血液幹細胞
一、何謂周邊血液幹胞移植

 

PBSCT01.jpg 

人類骨髓有一些細胞,具有分化為各種成熟血球細胞的能力,稱為造血幹細胞,

平常附著於骨髓腔內,在周邊血液中非常稀少,必須設法「驅動」造血幹細胞進

入血液中,才能收集到足夠數量進行移植。


PBSCT02.jpg 

 
二、邊血液幹胞移植適用那些疾病

 

淋巴瘤和固態腫瘤的病人,現在絕大部分採用自體周邊血液幹胞移植,不必接受

全身麻醉做骨髓收集,而且移植後造血功能恢復迅速,白血球在14天內恢復。血

小板在14~21天內恢復,輸血次數減少,感染威脅減輕。

 
三、自體和異體邊血液幹胞移植流程

 

PBSCT03.jpg

 ●自體周邊血液幹胞移植流程
  
1.收集前通常先給予化學治療,再注射
      白血球生長激素,此時會密切偵測白
      血球數或血液中CD34陽性細胞數。

   2.收集一般需要連續2~3天,每一次在
      血庫以自動血球分離機收集,2~4小
      時可收集大量單核細胞,將冰凍保
      存。


PBSCT04.jpg     

●異體周邊血液幹胞移植流程
   
1.捐贈者每天一針皮下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
      第5、6天在血庫以自動血球分離機收集幹
      細胞即可,一般不必再處理或冰凍,可直接
      輸入受贈者體內。

 

更詳盡的資料歡迎您來信或來電至協會索取

髓緣之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何謂骨髓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內許多骨頭中的海棉樣組織。骨髓內有一群原始的造血幹細胞,終其一生不斷分裂,一部分保有再生能力,其他則逐漸分化製造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等各種血液細胞。

造血幹細胞不斷生長分化,容易受到外力傷害,例如有機化合物、輻射線、重金屬、藥物等。血球細胞的生命期短暫,需不斷更新,而造血更新功能只要受到輕微的響,便可能發生血液之異常。
BMT01.jpg    
許多人將「骨髓」和「脊髓液」(俗稱龍骨水)混淆,其實脊髓液指的是包圍在脊髓神經外一層薄薄的水,與骨髓毫不相干,腰椎穿刺(抽龍骨水),是神經檢查項目中的一種,要小心施行以免傷到神經。抽骨髓完全不會傷及神經,不會造成神經麻痺 。

 
二、何謂造血幹胞移植 

骨髓移植其實是一種造血幹細胞移植,簡單的說,就是移植健康的骨髓(造血幹細胞),以重建生病的骨髓造血器官。今日的骨髓移植與腎臟移植並列為二種技術最成熟、成功率最高的移植術。

●造血幹細胞依照來源可分為二種:
 
1.自體
    來自本身的骨髓,因為病源在骨髓內,必須採用強力的化學治療,達到完全緩解以後,才能將病人的骨髓和血液的造血幹細胞抽出冷凍儲存,由於超高劑量的藥物會完全破壞骨髓造血功能,等到超劑量的藥物排出體外後,再把冰凍的骨髓解凍輸回體內,以重建造血功能。
 
2.異體
    來源來自別人,此時必須先做人類白血球抗原配對(HLA,俗稱白血球血型),找到HLA符合之捐髓者才能進行移植,否則會產生排斥現象或移植體對抗宿主反應。


一般來說,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貧血、海洋性貧血,以及先天性代謝功能異常等疾病,因為自己的骨髓不正 只能用異體幹細胞移植來治療。急性白血病也是優先選擇異體幹細胞移植,無適當捐贈者時,才考慮自體移植。

自體幹細胞移植因為使用自己的骨髓,沒有排斥問題,不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免疫系統比較不會受到嚴重的壓抑,移植後的併發症比較少。但是沒有捐髓者的淋巴球去對抗癌細,移植後復發的機會比較大。異體幹細胞移植恰好相反。

●依照造血幹細胞的種類:
 
1.骨髓移植
 
2.周邊造血幹細胞移植
 
3.臍帶血移植
造血幹細胞的來源由最由的重取骨髓,進展為周邊血液或臍帶血

 
三、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療那些疾病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早年以治療造血功能衰竭或一些罕見的先天性免疫、代謝功能不全疾病為主,現在各種急慢性白血病或淋巴腫瘤都可以進行移植,近年來更進一步發展至治療各種難治的末期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以後也可望成為基因法和原始幹細胞移植的重要來源與標的。

可以治療的疾病包括:
●造血功衰竭:再生不良性貧血、重度地中海型貧血、骨髓分化不 良症候群
●血液腫瘤: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產骨髓瘤
●固態腫瘤:乳癌、卵巢癌、神經母細胞瘤
●先天性免疫或代謝功能不全疾病:黏多醣症、免疫不全症候群

 
四、移植後可能發生的合併症                   

移植後早期可能發生的合併症(前30天)
移植後5~10天左右,是患者最不舒服的時期,因為口腔黏膜潰瘍、喉嚨痛、腹瀉等副作用,正是最嚴重的時候。


●噁心、嘔吐:會使用止吐劑或輕微的鎮靜劑,來預防或減輕其程度,並採清淡飲 食

●腹瀉:服用止瀉劑,採清淡飲食,不要太油膩

●口腔黏膜破損潰瘍:注意口腔清潔,進食後馬上刷牙漱口(若血小板太低使用口腔清潔棒代替牙刷,並以生理食鹽水漱口),清潔後配合藥物塗抺或含於口腔黏膜破損處,必要時給予止痛劑

●出血性膀胱炎:一種常用的高劑量化學藥物Endoxan在體內會產生有毒代謝物,對膀胱產生刺激,導致出血產膀胱炎。預防之道除了給予解毒劑之外,並給予大量點滴,以加速藥藢經由尿液排出體外

●倦怠通常和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有關,適度的休息可以稍微恢復體力

●皮膚變黑:變生時間約治療後的2~3週,因色素沉著引起,會慢慢恢復,不需特別治療

●感染:由於高劑量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後,白血球迅速下降,雖然保護隔離病房是一個隔離的環境,但是在缺乏白血球來抵抗感染的情況下,發燒是難兔的,因此會先做血液培養,再使用抗生素來挖制感染

●出血:高劑量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後會使血小板下降,造成出血的可能,故會每天觀察病患有無出血症狀和定期監測血球數,必要時輸注血小板

●肝臟靜脈阻塞性疾病(VOD):因移植前化學藥物治療導致的肝臟靜脈阻塞,少數人移植後1~4週內發生,病人會有體重增加、黃疸、肝腫大、右上腹疼痛、腹脹、腹水等症狀,醫師會給予症狀處理

●移植體抗宿主疾病(GVHD俗稱反排斥):捐贈者的淋巴球對患者的組織產生攻擊的現象。急性反應通常發生在移植後100天內,侵犯皮膚、肝及腸胃道。在皮膚方面會出現紅斑、發癢,嚴重者可能出現皮膚脫落

●移植失敗:指捐贈者的骨髓植入後無法重建患者正常的骨髓功能。原因包括:患者移植前曾多次輸過血;移植前的高劑量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效果不彰;捐贈著的骨髓細胞數目不足;藥物對骨髓的傷害和排斥等

更詳盡的資料歡迎您來信或來電至協會索取

髓緣之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